教育参考
    主页 > 综合新闻 >

贾母为啥不重视后代教育?因为后代出息之时,


贾家衰落的根子在哪里?是不是任何封建家族最后都避免不了衰落的命运?

大约我们小时候接触《红楼梦》时,就有一种先验的观念,说是:“《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可是大多数人在读完了《红楼梦》之后,看到的要么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要么看见大家族成员之间的勾心斗角,至于如何解释封建社会矛盾的问题好像并不太有感。贾家的衰落,好像就是由于贾家的男人没有一个能出来撑门面的,才逐渐从皇权中心被排挤出去。倘若贾家后代的人能够发愤图强,就有机会再次复兴。这是很多人心里所想的,包括续写《红楼梦》的高鹗也是如此。他希望贾宝玉或贾兰能够考中进士,重新延续贾家的富贵。可是这样写的话,封建社会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在哪里?这个矛盾不是被克服了吗?

如果书如此来写,《红楼梦》就庸俗化了,在结局问题上向读者妥协,走向了主观性,它批判现实主义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事实上,在封建社会,没有哪个家族能够长久地靠着贴近皇帝获得荣华富贵,这是由封建社会君主集权的特点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皇帝追求的君主集权和臣子追求“百代蒸尝”、“功名无间”是有矛盾的,这个矛盾是封建制度本身所不能调和的,有君主集权一日在,就不允许封建家族长盛不衰。士族大家不管如何努力是避免不了衰落命运的。


贾家衰落的三大表面问题:人口、管理、教育

贾家的富贵来自开国之初的两位祖先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这两位先祖所立何功,书中并没有明说,但是我们可以从第七回、第五十三回、第七十九回中的文字中可以推断出一些端倪。

第七回末有焦大醉骂一段,说焦大曾经跟着宁国公出过三四回兵,这是参加过战争的,而且这个战争打得非常惨烈,宁国公几乎因此丧命,得焦大周全,才活下来。

第五十三回是贾家祭祖,祠堂上有先皇御笔匾额和对联和衍圣公孔继宗的对联:

“星辉辅弼”、慎终追远”、“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第七十九回提及孙绍祖家事:“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

孙家是军官出身,是贾家的门生,贾家是军功之家无疑了。

另外,宁荣两家原籍在金陵,孙家是大同府的人,至今父母依然在大同府,只有孙绍祖一人在都中,他们两家又怎么成了师生关系了呢?这大同府很有可能就是当年宁荣二公作战的地方。这在影射曹雪芹的祖先曹振彦所参加的平叛姜瓖大同反正的战斗。


军功起家

不管如何,贾家是以军功起身,得了这场富贵,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厌其细地先解释一下。

在第二回中,作者借冷子兴之口,说出来自己对贾家衰落的看法:

冷子兴笑道:“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鼠,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雨村听说,也纳罕道:“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

这番言论里,把贾家衰落的原因总结成这样几条:

1、贾家“生齿日繁,事务日盛”,由于人口越来越多,花费越来越大,但是收入越来越少,导致入不敷出。这个问题是摆在贾家面前很紧急的事,之后也借王熙凤的嘴,借林之孝的嘴,一再提这个,说是贾家人口太重了,要开发一些出去才好。

林之孝答应了,却不动身,坐在下面椅子上,且说些闲话。因又说起家道艰难,便趁势又说:“人口太重了。不如拣个空日回明老太太老爷,把这些出过力的老家人用不着的,开恩放几家出去。一则他们各有营运,二则家里一年也省些口粮月钱。再者里头的姑娘也太多。俗语说,‘一时比不得一时',如今说不得先时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该使八个的使六个,该使四个的便使两个。若各房算起来,一年也可以省得许多月米月钱。况且里头的女孩子们一半都太大了,也该配人的配人。成了房,岂不又孳生出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