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孩,家长要学会“反馈”,可试试“镜中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教育孩子是一项很伟大的工程,因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需要父母花时间与耐心去修正孩子的行为。
孩子成长这一路上,就是父母把孩子从一个不谙世事、天真的孩子,慢慢地变成一个独立自主、敢于去面对这个世界的人。
虽然最终希望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父母却选择了不同的教育道路。不同的教育道路,就会导致不同的教育后果。面对孩子的问题,有些父母是大声指责,有些父母则是耐心教导。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去年上映的一部很火的电影。在影片中,哪吒本是作为灵珠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他却成长为一个极端,镇上的人纷纷谴责他。
这时,哪吒的父亲向哪吒说了一条善意的谎言,他说:''其实,灵珠转世才是你的真实身份。''这句简单的话安慰哪吒,也让哪吒下定决心去除妖斩魔。
在哪吒自暴自弃的时候,李靖向哪吒反馈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你是''好''的,你是最棒的,你与身边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是相信你的。
正是这种正面的反馈,让哪吒做出了改变。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也常常向孩子发出一种反馈。只不过这种反馈更多的是负面的,不是正面的。比如说,最常见的''你怎么又考差了,你怎么这么笨啊!''同样也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孩子就会感觉到灰心和自卑。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了''镜中我效应'',父母便是孩子的镜子,父母对于孩子的评价都对孩子起到了''反射''的作用。
''镜中我效应''的含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镜中我效应''呢?
它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于1902年提出的。这一理论持有这样的观点:
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建立,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理解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看法反映的基础上。
将这个概念运用到孩子身上,就变成了孩子个人自我概念的建立,是在与父母、身边的人的互动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孩子对自己的理解是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反映的基础上。
看到这里父母会认为,孩子过分地在意别人的想法,这似乎是一个没有自我的表现。确实,如果过分在意他人的对于自己的看法,那么孩子可能会无法将精力集中到自己身上。
任何事物都是有双面性,孩子如此地在意父母对自己的看法,父母正好可以依靠这个契机去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帮助孩子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等到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之后,孩子会慢慢地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这时,再让孩子去判断究竟他人对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与否就可以了。
从''镜中我效应'',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
1、
孩子个人感受部分建立在他人对于自己的反映上
孩子的自我感觉是综合别人的想法和他们对于自己的判断所决定的。由于孩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模式和是非观,所以比起成年人,孩子更会在意身边的人对于自己的评价。
2、
孩子接收到评价之后会无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接着上面那个特点,由于孩子的个人感受是部分地建立在他人身上,
所以在看到别人对自己做出的评价与判断之后,孩子会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通过调整,孩子会慢慢地变成一个别人口中评价的模样,或者是一个完全相反的模样。而这取决于外界对于孩子的评价。
如果外界给予孩子的是正面的评价,那么孩子会慢慢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孩子就由原来不那么优良的习惯变成优良的习惯;如果外界给予孩子的是负面的评价,那么孩子会慢慢地就变成这些负面评价所说的那样。
负面的''镜中我效应'':阻碍孩子的成长
''镜中我效应''其实是一种双刃剑,父母可以运用这个原理慢慢地毁掉孩子,让孩子慢慢地成为一个自卑自负、怯懦、不负责任、自暴自弃的人;也可以运用这个原理把孩子慢慢地变成一个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人。
那么,负面的''镜中我效应''究竟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呢?
1、
过分严苛的标准,扼杀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一个父母心中的愿望,但是父母不得不承认,那些站在高处的人取得的成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站在高处,更多的人是站在下面为高处的人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