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参考
    主页 > 综合新闻 >

教育培训领域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2011年6月,何某在重庆注册成立某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未经教育、金融等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何某让公司业务员在广场、公园、步行街等人群聚集地宣传其“学习卡”教育投资项目,承诺投资者购买该项目后,每月可获得2%的利息,年收益24%,到期后返还全部本金。何某将吸收的公众存款存入个人账户,并自行安排调遣使用。截至案发,该公司在重庆市吸收资金近1.68亿元,涉及2000余名投资者。

2017年2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何某有期徒刑9年,并处罚金50万元。法院审理认为,何某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以投资项目为名,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其行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属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且数额巨大,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近年来,校外培训行业迅猛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培训行业火爆的背后,一些机构缺乏行业自律,虚假宣传、定价高、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行为时有发生,致使家长、学生及企业蒙受损失。因此,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一定要看清其经营资质和经营范围。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超范围经营行为,如存钱、赠课时费、到期还本金等经营模式,需要提高警惕。

温馨提示:

关于以“教育培训”名义 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

近期,一些以教育培训为名进行集资的诈骗陷阱相继被曝光,不法分子多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特提醒广大家长,给孩子选择培训机构和交纳培训费用时,要做到“三看一不要”:

看资质

查看该机构的正规合法资质(正规校外培训机构须持有:《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资质是否在显眼的区域公示;资质是否在有效期内;机构名称和办学实体是否相符。广大学生家长可通过“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查询有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名单。消费者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查询机构经营信息,通过营业场所租赁情况等了解机构运行状况。

看师资

师资是一个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资源,一个合格的教育培训课程讲师必须取得正规的教师资格证,所有的教师资格证必须在明显区域公示。如果用外教,还要看看有没有《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

看合同

消费者应仔细查看学校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是否进行了公示、是否签订培训合同、合同里的内容是否有霸王条款、是否能开具有效票据以及合同印章是否与资质一致等。国家规定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能超过3个月,拒绝与培训机构及任何第三方签订培训贷款。签订培训合同时,请尽量选用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在签订合同后再付款,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票据等资料,以作为维权凭据。

不要一次交超3个月培训费

不要盲目听从销售人员的优惠推销或打折许诺,不要一次性交纳时间跨度超3个月或60课时的培训费用,以免遇到培训机构倒闭或者卷钱跑路,造成经济损失。如有机构向您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培训费用,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