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参考
    主页 > 综合新闻 >

由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的故事,看教育方面的“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讲述过这样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一次,他去叫他中听一个牧师演讲。最初,马克吐温被牧师渊博的学识,妙语如珠、口若悬河的演讲所吸引,对这个牧师精彩的演讲暗自喝彩,钦佩不已。这让马克吐温很感动,因为教堂中的牧师很少有如此精彩的演讲,于是他准备为这个教堂捐款。

过了十几分钟,这个牧师还在演讲,并没有结束的迹象,演讲已经不再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了,因为牧师也在不停的重复自己的演讲内容,马克吐温慢慢的有些不耐烦了,于是决定不再捐那么多钱了,只把口袋里面的零钱捐出来。

又过了十几分钟,牧师的演讲还是没有结束,还在絮絮叨叨的讲个不停,把他前面演讲中的东西翻来覆去的讲,没完没了,整个演讲已经枯燥无味,耳朵之中几乎无法承受如此多的废话。这个牧师在上面仍然讲得津津有味,下面的马克吐温听得怒火中烧,恨不得冲上去把他轰下来,让他彻底闭嘴。马克吐温决定,口袋里的这点零钱也不捐了,一分钱也不能捐了。

又经过一番长久忍耐,终于等到牧师的冗长演讲结束了,开始募捐的时候,马克吐温出于气愤,不仅没有捐出一分钱,还从盘子里偷走了两元钱。

这种强调过多、过细、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人心理极度不耐烦,最后变成反抗或者对抗的现象被称之为“超限现象”。

我们经过中小学教育的人对“超限现象”都是感同身受的,面对班主任,各科的老师,几乎每天都有的思想教育,实在是听得够够的,由一开始的感动,慢慢的变成对这些“大道理”的免疫,麻木不仁了,你爱讲什么就讲什么吧!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马克吐温从捐款的盘子中偷钱的恶作剧来,对每天扑面而来的“大道理”实在无法忍受了,因此要高些“恶作剧”,出出心中的闷气。当然,在学校里每天被“各种鸡汤”喂饱后,回到家里还有父母的各种“补品”,哎,想一想,真不知道那时自己每天是怎样的一种煎熬。

中国人讲究循序渐进,讲究过犹不及,但是现在的教育竞争如此激烈,那还顾忌了那么多,就是要“拔苗助长”,忘记我我们老祖宗总结的“欲速则不达”,不但不能到达,还有很多翻车、开倒车的可能。

因为年轻的心灵实在无法承受这么多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