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在孩子的教育中,最不能忽略的是
这是我读到的卡勒得·胡赛尼的第二本书,前一本是《灿烂千阳》,两本书都写到了处于战争中的阿富汗生活,令人压抑又痛苦。这本则是他的处女作。
在看的时候我就在想,他笔下的生活有多少与他本人是重合的呢?后来搜了搜作者资料,的确很多是重合的。文中阿米尔是喀布尔人,作者也是;主人公阿米尔母亲是教师,而作者母亲也是,只不过父亲是外交官不同于书中的富豪;文中阿米尔一家最终定居美国,作者一家也于1980年定居美国;到了美国后无论是书中主人公还是作者家都曾经历过一段极其贫困的岁月,还有,作者胡赛尼尚在阿富汗时战争已经爆发了,他的确经历了那段痛苦的岁月。算是高度重合了!
如果说《灿烂千阳》以女性的视角写起,那么这本处女作则是以儿童,以男性的视角写起。两者相比来说,后一本《灿烂千阳》写到的战争内容居多。
既然是作者的处女作,而且风筝是他写这本书的导火索,那我推测一下作者的写作路径:先结合自身视角写起,风筝是贯穿始终的的一条线,象征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串联了种族歧视,被侵略和内战,再掺加进去自己的一些经历。这本书上市大火以后,那么第二本书作者跳出现实,以两个女性的命运为主线写整个阿富汗人的命运。因此,第二本书里很少再有作者的影子。
前两天还跟一个法师聊天说“佛教太包容了!”的确,同样是伊斯兰教,同为阿富汗人的图什普人和哈扎拉人,前者不容后者,在阶级地位上前者也远高于后者,尽管他们信仰同一部《古兰经》。所不同的是图什普人信奉逊尼派,哈扎拉人信奉什叶派。就因为这个原因,部分图什普极端分子就“以安拉之名”清洗种族,杀害哈扎拉人。
故事在这个大背景下展开,主人公阿米尔是血统尊贵且有钱人家出身的图什普人,而他的玩伴哈桑却是身份卑贱的哈扎拉人,是仆人阿里的儿子,又是这个家的小仆人,尽管他爱读书,天资聪慧,但是他没法受教育,也不被社会所许可。就在亦友亦仆的关系中两个人慢慢长大。
阿米尔是幸福的,他有着优渥的家境,有着拉辛汗这样的朋友,有哈桑这么忠诚的朋友,有自己爱好的文字和书籍相伴,可是他不快乐,因为缺父爱,也因为嫉妒蒙蔽了他的心。
哈桑是不幸的,他身份卑微处处被人嘲笑,住着阴暗潮湿的小房子,他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遭遇了耻辱的一幕,可是他是快乐的,因为阿里不卑不亢给足了他爱,也因为他善良宽厚。
阿米尔因为父亲疼爱哈桑而对他怀恨在心,哈桑却对阿米尔始终忠诚,如他所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肯为阿米尔做任何事,阿米尔却亲眼看着哈桑被歹人强奸,因为见死不救,自己无法过心里那关又无法面对哈桑,所以邪恶的阿米尔设计赶走了阿里和哈桑父子。
故事以悔恨开始,以赎罪和解结束,尽管当事人都已离世。
尽管战争摧毁了一些,包括城市、制度、人的人格和尊严,但是内在的精神力量无法摧毁。总体来说,阿米尔和哈桑所处的家园黑暗坍塌,但是他们的精神还是形而上的。阿米尔后期的救赎之旅让人频频慨叹,人生就是个轮回,看苍天绕过谁。只不过救赎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当事人也无法一一看到。
读这本书有几个体悟:
1.教给孩子正直和善良是最宝贵的,哈桑是正面例子,阿塞夫是个反面例子。而教又不如以身作则,如文中的阿米尔父亲。
2.不要吝啬给孩童的爱,这种爱缺失了一辈子也无法弥补。
3.不要因掩饰一个错误继而做出千千万万个错误,及时回头才是最正确的一条路,因为救赎之路漫长而又痛苦。不懂不愿也不屑自我救赎的人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