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医疗、养老、助困 这四件民生大事即墨真
◥新建大信大金家小学。(资料图片)
快递员在互联网药房发药窗口为患者取药。(资料图片)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孩子上学、病人就医、老人医养、贫困人口保障……这四件大事儿,可都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事儿。老百姓关心的事儿,就是政府努力工作的方向。近年来,在这些民生大事儿上,即墨区都下了不少功夫,让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极大提升。
>>>教育
过半高考生达本科一批线
孩子教育问题事关千家万户。在教育上,即墨区很舍得投资。
2019年全区教育经费支出约29.8亿元。2020年全区教育经费预算约28.4亿元。新建、改扩建德馨小学、园丁幼儿园等34处中小学、幼儿园,总投资达18.7亿元,投入力度持续加码。
对全区校舍进行抗震鉴定和避雷设施检测维修,建成启用应急安全体验教育基地。建设42处青岛市标准化食堂、81处学校塑胶操场,实现学校食堂和塑胶操场应建尽建。
投入2200万元,在3处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为168处小学配备“蓝色星球”机器人教学器材,为10处局属学校配备96套多媒体设备,将教育城域网由千兆升级为万兆,举行全国首场“5G+MR”全息课堂教学活动,“互联网+教育”初显成效。
推进城镇居住区配套园专项整治,认定普惠性民办园212处,普惠园在园幼儿比例达90%以上。课后校内托管惠及学生两万余名,做到需托尽托。
新建笼式足球场21处,新开放夜间操场8处,15分钟市民健身圈布局更加紧密。高标准承办国际飞行节、世界水上摩托锦标赛等体育赛事。
在社会关注焦点的高考上,即墨区也表现不俗。2020年高考,全区特殊类型批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本科一批,达线1916人,达线率52.6%,也就是说,全区半数以上考生达到一本线。一段线,也就是本科达线3105人,达线率85.2%;艺体生双达线1530人;4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今年,即墨区教育部门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54项,办理民生在线、教育在线、微信平台和电话访问等群众反映事项3万余件,回复率、办结率近100%。
>>>医疗
解决就医难“最后100米”
不少人去医院看病都有这样的经历:挂号时,不知道自己具体该挂哪个科,有时挂错了,要楼上楼下跑重新挂。有时病人挂号没问题,具体检查、治疗时也需要跑好几个地方。
群众就医“最后100米”的问题,即墨人民医院正在全力尝试解决。比如医院门诊大厅将原来的分散检查改为现在的集中服务。在诊室布局上,打破以往按内科、外科分布的模式,改为按患者症状进行布局。根据患者发病的部位或疾病种类,把具有关联性的科室,不管是内科还是外科或者功能科室,都安置在一起,这样能让病人尽可能的在一个区域内看好病,减少走动,减轻拥堵。
即墨区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二院开通互联网医院,建立互联网诊室和智慧药房,实现慢性病、常见病患者网上就诊。
在医院努力提升群众就医感受的同时,即墨区也在积极强弱项、补短板,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
按照构筑“一主、六副、多点、大专科”的医疗卫生总体布局,区政府将区人民医院南院区建设等9个项目列入了2020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投资8亿元在环秀街道人才综合体周边选址新建区人民医院南院区,疏解老院区接诊压力;改造中医医院门诊楼和感染科,优化调整就诊流程;新建、改建蓝村、通济、大信等卫生院,为重点区位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新建区精神卫生中心病房楼,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区三院综合体项目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封顶,预计2022年启用。
>>>养老
构建长护保险“即墨路径”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失能、失智老人日益增多。“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家庭不能护”的现状成为困扰社会家庭的现实问题。
今年以来,即墨区大力推行整合式新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长护保险“即墨路径”,破解失能失智人员医养难题。
即墨区做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激发民营定点护理机构的创新活力。一大亮点是推出特色化服务,配备多辆护理巡诊专用车辆,每车配备技术过硬的护理团队,专车专用,为周边群众提供良好的长期护理服务。
河北平安健康集团投资1.1亿元建设的青岛国金中医医院,在新落成病房大楼设置专护、院护、失智专区,新增专护床位20张、院护床位100张、失智床位50张。像青岛国金中医医院这样的长护机构即墨区还有47家。即墨区结合实际,合理布局规划,搭建长护平台,吸引实力雄厚综合性护理资源落地,满足不同层次参保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