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参考
    主页 > 综合新闻 >

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生命是一场可以追溯起点,但看不到终点的接力“马拉松”,亲代将自己携带的生命“火种”延续给下一代,并在辅助子代形成独立前行能力之后终结自己的历史使命。生命的个体存续是短暂的,借用短暂的存续时间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才是生命存续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真正长生不老、没有人能够活至永远,人类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

生命如同一茬又一茬的“韭菜”

\"承贤启智\"是教育唯一的使命

教育是用人类昨天创造的生活智慧照亮明天前行的路,是一个人【老师】用自身的光明为一群【孩子们】在黑夜中前行的人照亮。教育最神圣的使命就是\"承贤启智\",即传承先贤智慧,服务当前社会生活;同时开启子代的智慧潜能,为未来社会建设储备能量。

一、什么是教育的使命

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教会孩子学会学习、教会孩子做事儿、还是教会孩子做人?

教育:狭义专指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指对个人身心发展起到一切影响作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导师【包括家长和学校老师】以自身言行示范为榜样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生产生活过程的统称,“教育”一词源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智伯贪得而亡》

原文: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因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自亡。

译文:

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不给。任章问他道:“为什么不给他呢?”宣子说:“无缘无故来索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没有缘由就索取土地,邻国一定害怕;胃口太大又不知满足,诸侯一定都害怕。假使你把土地给了他,智伯必定越发骄横。一骄横就会轻敌,邻国害怕就自然会相互团结。用相互团结的军队来防御对付轻敌的国家。智伯肯定活不长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他,一定先要暂且辅助他;想要夺取他,一定先要暂且给予他。’所以您不如把土地给他,以便使智伯越来越骄横。”魏宣子说:“好!”于是就把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城邑给了智伯。智伯很高兴,于是就又向赵国索取土地,赵国不答应,智伯就围攻晋阳。这时韩魏从国外反击,赵氏从国内接应,智伯于是灭亡了。

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原本都是春秋大国“晋国”国内的四大氏族,智氏的势力最大,因而在“晋国”国内相对其他氏族具有绝对优势,甚至都不把“晋国”国君放在眼里。智氏为了继续壮大自身、削弱其他氏族,因此不断的以各种理由打压其他氏族,进而激起了赵、魏、韩三家的联合反击,也正是因为如此“晋国”被一分为三。

《资治通鉴》在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被后世人称之为:“有德有才,圣人;有德无才,正人;无德无才,常人;无德有才,恶人”。从古至今,无一不强调树人先立德的重要性,“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的殷殷嘱托意犹在耳。教导孩子学得智慧、学会处事儿、学会做人,既是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期望,也是历史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简单的讲教育的使命就是——“承贤启智”、教导人学会“为人处事”。

开学啦

二、教育承贤

教育是导师【包括家长和学校老师】以自身言行示范为榜样引导学生成长进步的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传导的一切智慧知识都是人类先贤对社会生产、生活总汇的结晶,语言文字学、数学、物理、地理、化学、自然、政治、历史、医学等等都是人类从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总结的智慧结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人类先贤所传导的智慧成果继续传扬下去,让更多学生实现“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简单的讲教育就是传承先贤智慧的系统性育人活动,就是将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智慧一代代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