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参考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成绩的取得是高质量教育体系长期支持的结

原标题:中国成绩的取得是高质量教育体系长期支持的结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10月24日讯(记者 彭诗韵)10月23-24日,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在宁波举行。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浙江东钱湖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袁振国今天在会上发布了OECD中国教育质量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PISA中优异成绩的取得是高质量教育体系长期支持的结果。

2018年,中国的四个地区参加了PISA: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以下简称“B-S-J-Z[中国]”),其结果在数学、科学和阅读排名中名列前茅。报告探讨了中国在PISA测试中取得世界最好成绩的原因及其未来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发展。报告把中国教育体系作为高质量教育的基准,通过与世界16个高质量教育国家的比较,这些国家是:比利时、加拿大、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日本、韩国、新西兰、波兰、新加坡、斯洛文尼亚、瑞典、英国,确立了中国教育在世界的位置,揭示了中国教育成功的秘密及其需要克服的短板。

报告强调,中国成绩的取得是高质量教育体系长期支持的结果。报告指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建立了世界一流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以适应其卓越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一成就在最近的全球教育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报告将教育体系的绩效分为四个主要方面:学习环境、课程和教学法、结果、治理和14个子维度进行评估,以此探索未来教育指向。

报告表明,教育体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师的素质。大量的培养和聘用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是维持高质量学习机会的前提,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机会获得值得信赖的支持。中国作为PISA表现优异的教育体系之一,在其政策议程中优先考虑发展强大的教师队伍。为了吸引高积极性的学生从事教师专业,中国在国家层面上实施了“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这项国家政策旨在“培养一批优秀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鼓励更多青年投身于教师职业”。

报告表明,中国对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是少有的。2016年,中国对各级教育机构(含高等教育)投入了3.888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2%。2016年经合组织国家在各级教育领域的平均投资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在PISA 2018年的高绩效教育体系中,大多数教育投入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5%。

根据中国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16年),中国在小学、中学和高中阶段的人均投入约为3500美元。经合组织国家在相应的教育水平上平均花费约9400美元。与大多数经合组织国家类似,当教育水平较高时,生均支出就会增加。在中国,高中生均支出(约4200美元)往往高于小学和初中学生;小学生均支出约2860美元,初中生均支出约4000美元。这一数字明显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小学为8470美元,初中为9884美元),但使用绩效却是最好的。

报告显示,中国的新课改将道德教育放在了优先位置,学生的社会和情感能力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道德”被设计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这门课占学生总学习时间的7-9%,在为学生的社会和情感技能奠定基础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采用了广义的“道德”:它倾向于将社会和情感技能与道德和伦理基础整合在一起,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报告显示,中国在2018PISA测试中,对比其他16个高质量国家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平均表现,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几乎所有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少达到2级,远高于其他高质量体系的平均水平(84%)。有22%的B-S-J-Z(中国)学生是阅读成绩最好的,这意味着他们在PISA阅读测试中达到了5级或6级。在其他16个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平均只有13%的15岁学生表现最好。这四个省中10%最处境不利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比经合组织国家中的普通学生更好,而且与其中一些国家中10%最优秀的学生表现相当。

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约有98%的学生数学水平达到2级或更高(其他高质量国家的平均值为84%),而44%的学生数学得分达到5级或更高水平(其他高质量国家的平均值:15%)。六个亚洲国家和经济体数学成绩达到5级及以上的学生比例最大: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中国)(占44%);新加坡(37%);中国香港(29%);中国澳门(28%);中国台湾(23%);韩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