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参考
    主页 > 综合新闻 >

大道之行 鼎力“筑峰”——山东高等教育高质

7月18日,一场特别的签约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山东省教育厅和国科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同开展“六大计划”,目标直指培养高端人才。

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说,国科大是科教融合的“国家队”,双方开展全方位合作,必将带动山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快速提升,为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助力。

2019年,山东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全省上下倾力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2020年,山东高等教育乘势而上,紧紧围绕“八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高歌猛进,稳健行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

“双高”建设摁下快进键。今年6月,《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标志着山东“双一流”建设正式进入2.0时代,意味着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进模式。

在建设路径上,我省实施开放竞争、分类发展、特色发展。一方面,放宽“双高”建设申报条件。高水平大学建设面向硕士学位授予权及以上高校开放,而高水平学科建设则是面向所有高校的学科开放,不以博士、硕士学位点作为申报前提,只要在人才资源、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教学科研平台等方面符合设定的基本条件,就可申报。另一方面,实行“双高”建设竞争性动态管理。分别建立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监测指标体系,按年度开展监测评价。对未列入建设计划的高校、学科,监测评价结果超过建设计划内高校、学科的,纳入建设计划,相应退出原建设计划内监测评价结果靠后的高校、学科,建设数量原则上保持不变。打破建设项目的“铁饭碗”“终身制”或“长期制”,优上劣下,动态管理,鼓励全省高校攻坚克难、奋勇争先。

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明确提出,列入建设计划的高校选择一所国际或国内同类型领先高校,从办学理念、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治理体系、质量文化等方面全面对标,研究制定学校的具体建设方案。在高水平学科建设中,虽然对学科建设方案着墨不多,但是在组织申报和后续实施中,均会按照同样的要求进行。相比以往,建设路径的要求更宏观、更自由,赋予高校更多自主权,各校可结合自身实际,一校一案,一学科一案,分别明确建设路径和具体举措,进一步夯实了建设高校的主体责任。

透过两个方案,不难发现,对比前期的“双一流”建设举措,无论是建设思路、建设目标,还是建设路径、保障机制,“双高”建设思路更新,目标更实,路径更宽,机制更活,向实现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强省目标迈出了新步伐。

应用型大学稳步推进。科学定位、明确路径、分类管理、分类发展,是山东高教今年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枣庄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交通学院等一批高校勇于探索,积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同时,省教育厅科学谋划,争取推动一半左右本科高校踏上转型之路。

高层次人才培养探索新路径。我省深入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视频会议精神,坚持“四为”方针,聚焦“十强”产业发展调整优化学位授权结构布局,重点建设一批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示范院校,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在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家队”协同培养高端人才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与实践。

一批“新学科”谋篇布局。我省高教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慧海洋、生物安全等领域,积极开展专业调整,布局一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拓宽人才培养新路径。

高校拨款制度大胆“破冰”。如何发挥财政资金和绩效工资的引导激励作用,强化绩效导向,是今年我省高教领域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据介绍,山东将实施“基础拨款+绩效拨款+竞争性项目拨款”投入方式,建立财政拨款与高校办学绩效、服务发展挂钩新机制,激发高校内部活力。

科教融合之路越走越宽。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教育科技协同机制,构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创新项目体系、成果转化体系、保障激励体系”。按照“‘整建制’能合则合,‘同专业’能融则融“的原则,加快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整合,蹚出教学科研体制改革新路子。

此外,山东创新“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瞄准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实现共赢。从“民间”的自发探索到省级的支持统筹,山东摸索出了一条协同“国家队”培养高端人才的成功之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合作模式,与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友谊,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合作机制,科教融合在山东已呈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