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投资,你准备好了吗?
原标题:做教育投资,你准备好了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芥末堆看教育,作者李梓毅,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中,三十岁的顾佳是上海的中上阶层,同龄好友的艳羡对象。然而,为了儿子能上幼儿园,她顶着巨大经济压力,住进高档学区房,费尽心思、放低身段讨好贵妇王太太求得幼儿园推荐信……
这让不少人感慨:现在养娃这么辛苦的吗?诚然,影视剧并非完全写实,但却有生活的影子,它能折射出社会某个角落的生长状况,让人们反观自己的四周。
在养娃这件事情上,我不是亲历者,但现在也算是一个观察者。来到芥末堆之后,我直接间接了解了更多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包括时间、金钱和理念,由此有了下文关于“教育消费”和“教育投资”的碎碎念。
关于“教育消费”与“教育投资”
“教育消费”,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教育支出”,是一种服务性消费。而当“消费”和“教育”相遇时,我更倾向于将其称为“教育投资”,它强调的是对教育设施、教育产品有收入回报的支出。
但这一观念形成得较晚。“教育投资”这个词,是我大二的时候从朋友那听到的。当时的我正纠结于是否要花两千元报考雅思。
大学入学之初,我被学校的公费境外交流项目所吸引,一直希望能搭上这班车出去走一遭,雅思成绩就是打开这扇门的第一把钥匙。因此,考雅成为大学计划之一。然而,就在我准备考雅的那个学期,心仪的境外院校和母校的合作终止了。
顿时,考雅思对于我而言变得可有可无了。除了这所学校之外,实际上还有其他若干项目,但自费居多,这是来自普通家庭的我从未考虑过的,尽管在教育上,我的父母每一次都愿意在能力范围之内甚至之外无条件支持。
说到这,或许你会想,那就不考了呗。但人总是贪心且容易心有不甘的,这也成了我纠结的开端。
“或许后面还会有新的项目出现。”
“但是考试费就要两千块,这趟考了能用上吗?”
“考了总是好的,有个雅思成绩也蛮不错的。”
内心开始打架。如果雅思考试费和四六级英语一样平价,我或许也不会有所纠结了。拿不定主意正烦恼之时,跟朋友打了一通电话,聊了许久,最后我只记住了一句话,大意便是:你在教育上所做的一切投入,都是一种投资。
最后,在“教育投资”观的驱使下,我还是把雅思考了。在成绩有效期内,它没能带我出国做一学期的交流,也没成为保研的助推器。但或许,它在我后来的境外短期交流考核中成为了加分项。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它也让我在备考的压力中去提高去学习去积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许多家庭里,教育消费始终是一笔尤为重要的支出。相比起我自己的抠抠索索,家长们给孩子的课外辅导班、兴趣班付钱的时候,几乎是毫不迟疑的。
前同事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除日常固定支出外,孩子的教育消费占家庭总开销一半以上的超过了32%,占比居于30%50%的接近33%。
芥末堆此前采访中,北京家长五五是两个孩子的妈,每一年,她大概得在两个娃的各类辅导班上花去10万元,占家庭总开销的小一半。
上海家长沈娜也是一位二娃妈妈,大儿子从17、18个月大的时候就走上了报班之路,上过早教班,3岁左右报了乐高课,4岁开始学画画和跆拳道。今年暑期到来之前,她准备给大儿子的数学、英语辅导班续个费,再货比三家,找个编程班学点新东西,看着儿子疫情期间在家胖了不少,她还想着再给他报个体育课。小女儿今年在上托班的同时则续报了个舞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