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太难了?3个心理学现象告诉你,为什么
为人父母谁都是第一次,也许你常常感觉在教育问题上力不从心。管得太严,孩子跟你有距离;想学人家放养吧,怕自己孩子不是那块料,没有自觉意识。大道理讲得太多,孩子觉得你太啰嗦;不讲道理直接上规矩,又怕孩子叛逆。
老话讲,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可是在现代社会各种教育理论百家争鸣的声音里,你会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是错的,孩子成了现在这样都怪你。为什么有的父母就有时间忙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爱好,同时孩子还能自觉地管好自己,不让父母操心。而你却工作家庭两个方面都如此的力不从心,费力不讨好呢?
都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其实指的就是了解对方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的布局,方能事半功倍。可见古人都知道,心理战术才是决胜的法宝。做父母的,要跟这世界上和你最亲近又最难搞的小家伙打交道,怎么能不懂一点心理学呢?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你会发现,孩子一些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行为,其实很好解释,也很容易引导其改变。
1. 瓦伦达效应
心理学上著名的瓦伦达效应,讲的是美国著名高空表演者瓦伦达在一次重要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就知道这次一定会出事,因为瓦伦达上场前经常说:“这次表演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对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瓦伦达只是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其他伴随而来的可能性。瓦伦达效应指一个人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过于注重结果,总是患得患失,却往往迎来他最不想要的结果。简单说就是怕什么来什么。
有时候太强调不好的结果,反而会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失败结果的图像,干扰了潜意识,而潜意识又偷偷的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向失败的结果倾斜。比如家长总跟孩子强调学习太重要了,学不好就没前途,只能去蹬三轮车、去要饭。家长把失败的景象描述得绘声绘色,这其实是给孩子的潜意识埋下失败的种子。不妨多去描绘成功的景象,或者干脆不要太强调结果,稍作干涉,让孩子自己喜欢上知识本身,而不是带有目的性的上课考试。
又比如,在辅导功课的时候如果总是强调错误选项,让孩子一定不要犯这个错误 ,反而让错误答案在孩子脑海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不如只强调正确答案,让孩子对正确的知识熟练掌握。那么在考试的时候,无论出现多少个干扰项,孩子都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2. 标签效应。
在二战期间,美国决定组织一批犯人去前线作战。先让囚犯们每周给亲人写一封信,声称自己在前线作战立功。半年后,这些囚犯竟然变得像正规军一样服从指挥、英勇战斗。这就是标签效应,贴标签会对人有定性导向作用。当一个人被贴上一种标签时,无形中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标签内容相一致。
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邋遢”“懒惰”“不要脸”等不好的标签,这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更加会让孩子放弃对自我的约束。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不妨先给孩子贴上一个好的标签。比如你希望孩子勤奋,就先夸孩子是个勤奋的人,夸得多了,你会发现孩子开始打扫房间、帮助大人做家务,真的变得勤奋了。
3. 意志力的自我消耗效应
美国的凯斯西储大学做过一个著名的试验。让67名饥饿的参与者来到一个房间,在他们的面前摆放着一盘饼干和一盘红萝卜。一部分参与者被要求不可以吃饼干,只能吃红萝卜,而另一部分参与者则被要求只能吃饼干。之后,全部参与者被要求去完成一份不可能完成的拼图。其中被要求支持红萝卜的参与者只坚持了8分钟就放弃了,而另外被要求只吃饼干的参与者坚持了至少16分钟。这是因为,第一部分参与者在克制不去吃饼干的时候已经消耗掉了一部分意志力,无法集中精神拼图。